集装箱运输是现代货物运输最安全的载体,安全则是集装箱运输的“生命线”。集装箱承载着十几吨重的货物,一旦发生滑移或者侧翻脱离了车体,那后果将无法想象。
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《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》(2005年第6号)和《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》(1995年第1283号)中的相关规定,对从事集装箱运输的车辆,必须配备固定集装箱的转锁装置。

集装箱运输车辆通常配备4-12个转锁装置,类型同为一种或是几种类型配合使用,不管形式如何,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连接和紧固。转锁与车身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有四种,直接与车身焊接,锁头可旋转而不能纵向移动的称为固定式;通过支架与车身连接,锁头即可旋转又能纵向伸缩的称为升降式;而与车身铰式连接或能移动调节固定位置的称为可调式;此外还有一种,锁轴像插销一样伸入箱体固定部位的称为插入式。
那转锁是如何工作的呢?请看下图,当集装箱吊装到车辆承载面上时,要使箱底的角件孔刚好落在安装转锁的位置。
旋转转锁手柄,锁头将固定在一个规定的转角位置(通常为90度),转锁即处于锁固状态。

对于升降式转锁,不载货时,锁头落下,与平板平齐。上锁时向上推动手柄使锁头升起,伸入到箱底角件的内腔,再旋转手柄至规定角度。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意外解锁的事故隐患,有些转锁增加了旋紧防松装置,通过旋紧不但使锁头向下压紧角件内腔的底面,防止箱角的抬起, 而且还可避免意外开锁的发生。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很多先进技术也正不断向传统的转锁制造技术渗透和融合,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,主要表现为操作更加方便灵活,安全可靠性更高,使用寿命更长。例如:表面处理使转锁具有更高的耐腐蚀能力,在恶劣环境下达到多年不锈蚀;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,一次成型,表面质量好,尺寸精度高,并减少了后续的加工量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的力学性能;完善的检测设备是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。
近年来,集装箱滑脱事故时有发生,造成无谓的人员伤亡,成为较大次生危害的“马路杀手”,对道路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。
2007年10月28日,青岛市一辆货车甩飞集装箱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。
2008年5月6日,上海市同济路高架上一个车载集装箱翻落,酿成地面绿化工3死2伤的恶性交通事故。
2010年07月09日,山东临沂市区,转弯过快集装箱甩出砸车辆,造成6人当场死亡、1人受伤。
。。。。。。
导致事故的原因有多种,其中,肇事货车“超速、超高、超载”是主因,而集装箱与车体连接固定的装置不锁死也是一个大原因。上海交管部门曾对辖区内的集装箱车辆进行抽检,发现不上锁扣或锁扣损坏的情况,占了被查总数的三成左右。据权威部门调查,在同样情况下,上锁的,集装箱“甩箱”只占0.01%;不上锁的,集装箱“甩箱”高达95%-98%。由此可见,转锁虽小但关系重大。对不上锁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,目前还缺乏相关的制裁条款,只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》中有一条规定:“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、扬撒等的”,可以“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”。
配合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趋势,集装箱车辆作为世界货物运输的载体,也必将发挥其推动作用,随之而来,将会有更多新型转锁装置在市面中涌现。无论其如何变化,有一点不可否认,灵活性、统一性、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一直是转锁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,而且产品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,兼具有全球销售服务的特性。
|